咸阳凉皮哪家好吃?

白于蓝白于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个人最喜欢吃的是秦镇凉皮,据说始创于公元前206年刘邦在位时,当时秦始皇修建陵墓时,为了防止河道水淹陵墓,在河两边筑堤,让河水从中穿过,形成一道河堑。

到了汉朝,有一姓贾的人家在河边开了一个小酒馆,招待过河的渔民和路人,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了两道题,一道是“蒸饼题”(用面粉做形状如荷叶的饼),另一道就是“凉皮题”了,因为蒸饼太烫没法吃,而凉皮凉爽可口,从此有了凉皮这道美味。 后来经过传承发展,形成了现在的秦镇凉皮。

制作过程也比较独特。先把优质高筋面粉调成面糊,倒入容器之中,盖上盖子发酵,待面团发至原体积的两倍大的时候,把面糊倒出来,放入特制的竹屉里蒸熟,然后切成细条,加入黄瓜丝、醋、酱油、味精等搅拌均匀就可以吃了。

做凉皮的面粉一定要用高筋粉,这样才有嚼劲。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汉中城固县东距西安300多公里处有个古路坝村,这里有一所国立东南联大文科研究所。所里的生活相当清苦,所里不少学者常常到附近县城赶集,以补贴生计。

他们常常买到一些当地特色食物,其中有一种叫“麻食”的小吃让他们十分喜欢。所谓麻食就是用面做成小疙瘩,加上青菜煮成羹汤食用。这麻食做起来方便,吃起来爽口,而且可以充饥解饿,正合他们的口味。于是他们常常买回很多麻食,够几天的分量。 有一天,刚好有位来自陕西扶风的研究员休假回家,看到他母亲正在擀面,就问妈妈准备做什么,他母亲说要做麻食。这位研究人员想到研究所里有一位云南籍的厨师,最拿手的菜就是酸酸辣辣的酸辣鱼,于是灵机一动,对妈妈说想做酸辣鱼。

他妈一听,顿时喜笑颜开,忙问儿子要怎么做好吃呢?儿子说要像做麻食一样去做,只是要把切好的鱼肉放到锅里用油炒一下,再放进鸡汤里熬上一会,加进盐、葱花等调料就行了。 他母亲听后就照着儿子说的做法去做,果然做成功了。以后每逢休息,这位研究员总会回到家中,帮母亲做饭,教她做各种菜肴。 后来,他母亲带了很多食材和料理方法到台湾,并把这些技艺传授给当地民众。久而久之,这种面食就在南方地区流传开来,并改名为“凉皮”。 用同样的方法做出来的凉皮,可是风味却各有不同。这是因为各地所用的面粉品质不一,有高筋的,也有低筋的;再加上卤子的区别,有的放辣椒油,有的不放,所以味道就各有各的特色了。

郜永旭郜永旭优质答主

陕西凉皮,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工艺独特、风味别致,是陕西享誉中外的知名品牌小吃。由于加工方法和辅料佐料的不尽相同,陕西凉皮又演化为不同风格的几个类型,主要有秦镇米皮(西安市户县秦镇)、汉中热面皮、安康浆水面皮、礼泉薄皮餛饨以及西府擀面皮等。这些凉皮中,影响较大、风格独特、传播较广、闻名于世的是西府擀面皮。

擀面皮主要流行于宝鸡岐山、凤翔、凤县、扶风、西安兴庆园、西安市未央区咸阳等西府(关中)地区。

擀面皮,其制作工序有十多道,关键的工序就是洗面筋。做好了可以折叠几次不断,入口滑而筋韧,柔软异常,味美异常且营养丰富。擀面皮一般夏季凉吃,冬、春、秋三季通常热吃。

凉吃时用料讲究,佐料各异,但最经典用料是辣椒油、盐、味精、精醋、生菜叶、黄瓜丝、香菜末、芝麻、蒜水等调料。尤其是用料中的辣椒油,讲究的需用当年新辣椒,去籽捣碎后,用香、葱、姜、桂皮、茴香、花椒、生菜籽及食盐去香制,再用上等清油调制而成,红艳油亮,香辣味道十足。吃起来酸辣筋道,凉爽可口而且越吃越爱吃。

热吃多用岐山臊子面的手法,锅内用岐山臊子面的手法煮肉丸或干煸面糊糊,加入切碎的岐山酸菜、调味料及少量猪肉汤,配拌好的擀面皮,用汤勺舀入汤碗给食客享用。冬天食用,热气腾腾,暖人心脾;春夏秋三季食用,凉拌擀面皮可放于锅内稍烫后趁热盛入汤碗里,同样味道别致。

擀面皮是周文化故乡的产物,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在周朝时岐山一带便有“冷淘”,系周礼饮食文化之一。以后历代均有流传,宋朝时称为“蒸饼冷淘”,明清时有“面皮”出现,到了民国年间就传至全国各地,并成为享誉神州的西府著名小吃。在2009年9月份的第二届国际关中美食文化旅游节烹饪大赛上,擀面皮获得了陕西名小吃大赛唯一金奖。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