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炒马铃薯好吃窍门?

伊廷华伊廷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世界土豆看中国,中国土豆看云南”。云南省是马铃薯的原产地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基地,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一半左右 ,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昭通市昭阳区是全国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素有“南薯北栽试验站”“中国凉都”之称。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冯绍洋先生” 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昭通人!从小生活在一个穷苦的家庭里,早年的经历让他尝遍了人间疾苦。12岁时,父亲离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妹妹艰难度日。 后来,为了改变家庭的命运,他只身闯荡北京,靠卖报纸、打零工维持生计。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之后,他的腿因为在矿下工作受伤,无法劳作,全家的生活重担一下子降临到他身上。 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的眼病使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艰难。为给母亲治病,他变卖了所有家产,仍欠下巨额医疗费,无奈只好回到贵州老家,靠借粮度日为家。 1983年,他在《农民日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利用人工方法培养的无病毒马铃薯幼苗问世。这一发现,可以有效解决马铃薯病毒危害的难题。

看到这条消息,冯绍洋顿时眼冒精光——他想起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到山上挖野生马铃薯,拿回家煮着吃,那味道可是比如今吃得进口马铃薯美味多了。如果能把这种野生马铃薯重新引进种植,说不定能摆脱贫困,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说干就干!他来到云南,辗转找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表示愿意承担人工育苗的任务。然而,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惜远渡重洋来搞这项研究时,他只是淡淡地说 “我是为了我的根,我的家乡,我心中的那片热土啊……”

经过多年努力,冯绍洋成功培育出无病毒脱毒马铃薯种薯,并陆续推广至全国各地。时至今日,这一成果已经惠及上亿民众,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他本人也于2005年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之一。

如果说,冯绍洋的故事代表着云南高原上勤劳勇敢的人们通过艰苦奋斗实现脱贫致富的话;那么,下面这个故事则展现出了云岭大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寻。 在滇西北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中,有一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藏族山村叫洛吉乡。这里群山环抱,水草丰美,但交通极为不便,常年与世隔绝。 上世纪70年代,洛吉乡还是国家级贫困县,老百姓既没钱买化肥,也没钱雇帮手,更别说出去串门了。直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来临,这里才通上了电,有了手机信号,村民的生活方式才开始有所改善。

2006年,一个名叫刘华清的浙江企业家来到洛吉乡投资办厂,生产销售水电解制氢设备。由于交通不便,原材料进不来,产品运不出去,加上技术人才短缺,刘华清的工厂不但亏得血本无归,还被债主逼上门来。 为了偿还债务,刘华清四处筹钱,甚至将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工厂即将复产之际,刘华清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

刘华清生前曾这样描述自己梦想中的家园:“春天,繁花盛开;盛夏,绿草如茵;金秋,硕果累累;隆冬,银装素裹。”而他的企业虽然倒闭了,但是梦想却没有破灭。 刘华清去世后,他的遗愿经由媒体传出后,立即引起公愤。当地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开展了一场名为“公益众筹,帮助重建”的活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他们就募集到了140多万元的捐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