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炖豆角怎么做好吃?
2013-8-7 更新于北京。 在哈尔滨待了4年,非常想念东北菜。最近北京开了不少东北菜馆子,但味道和印象中的差了很多。 某天在五道口逛街时看到一家“东北人家”的牌子,进去一问发现是哈尔滨人开的店。我大喜过望,马上点了好几道招牌菜,有“地三鲜”“酱骨架”“溜肉段”等。 点完菜后发现旁边有一张“今日特价”的小桌子,上面写着三道菜都是16元。我一看,有茄子有肉有黄瓜,就是地三鲜呀!于是又点了这三道菜(其实是两道菜,因为茄子和黄瓜是一块的)。 不多时菜上来了,我一看,妈蛋怎么这么不像呢?茄子一点不糯,跟南方的大茄子似的;黄瓜也是生的;最重要的是没有肉末…… 我赶紧打电话问老板,老板说:“这可不是地道的地三鲜啊,您要的是‘过油焖’的地三鲜吧?我们这都是‘过油拌’(音)的地三鲜……” “什么叫‘过油拌’?”我问。
“就是把茄子和土豆先过油炸一下,然后拌到一块儿……”老板说不下去了,他也不知道这个形容词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这样比较生动形象。 这个词实在太形象了——“拌”——这不就是在桌上把东西混在一起吗?所以“过油拌”就是没有进行下一步操作的意思。 “那地三鲜不是应该还有肉吗?”我也实在不想再说了。
“啊对,我们这儿没有肉……”老板终于想起来了。
我大怒:“你们这是骗人哪!我明明看见别桌上的地三鲜都炒着肉末来着!”
老板被我骂得有点晕头转向,但还是坚持说自己是按照这个步骤做的,而且他家就是这么炒的菜。
我说不过他了,索性不再争辩——反正菜也上来了,能吃就吃呗。 这顿饭吃得我是无比郁闷——我特意在百度百科里查了一下什么是“地三鲜”,才知道它应该是先把食材用油煸炒一遍然后再入锅炒的。而这家店的老板口口声声说这就是地道、正宗的“地三鲜”…… 没办法,只好安慰自己——可能南方的人根本不知道“过油拌”什么意思,以为那就是“过油炒”(音)的意思呢…… 看来以后只能叫“过油锅拌”的地三鲜了……(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