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豆腐布丁好吃?
说到豆腐,不得不提到我最喜欢的《老豆腐》这本书,写的是明末清初的文人张岱跟豆腐之间发生的种种故事。 张岱是个有才情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写的很多散文小说都非常有名,比如《西湖七月半》,还有《陶庵梦忆》。但最喜欢他的还是《老豆腐》,这本书里写了跟豆腐有关的种种琐事,读起来风趣幽默又有趣味。 比如书中写到张岱吃豆腐的方法:“每饭食豆腐五块,如上马则用豆腐脯三片,如喝茶,则用豆腐干一片;” 他还详细记载了豆腐的做法,做法虽简单,但是很美味:“切姜葱,炒酱拌饭,妙妙!”“微火煎成透烛,蘸麻油、酱油吃,其香扑鼻。” 除了做豆腐、吃豆腐,书里还有很多跟文人有关的小故事,充满趣味而又韵味十足。 比如张岱的邻居,有位朱伯庸先生,很喜欢收集古董,有一回在野外看到一块古碑,想弄回家却搬不动,于是请张岱帮忙。张岱叫来几个朋友一起抬,才把石头拉回城里。朱伯庸很高兴,为了表示感谢,就做了几块豆腐送给他们。
后来清兵进城以后,朱伯庸为了保护家族财产和祖墓不被抢掠,就带着妻儿躲进了荒林。但妻子还是不幸被清兵抓住,做了他们的俘虏。朱伯庸找清兵头目求情,希望用自己的性命换来妻子的自由,但头目并没有答应。朱伯庸非常伤心,就做了一盘炒豆腐,给自己下酒,边吃边流泪。 张岱虽然出身富家大族,但一生并未为官,生活在明末清初那个动荡的年代,也经历了明朝的覆灭以及父兄的亡故。晚年生活清苦贫病,靠卖文为生。 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跟随父亲赴京参加会试,可能因为应试不第心情沮丧,就在大街上买了两个卤鸡蛋吃掉,结果遭到父亲的责骂。 年老的时候贫病交迫,靠着朋友的接济过活。他在朋友家中见到朋友刚买回来的兰花,一时兴起作诗一首:“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个人穷得只剩下风骨,连骨头都穷到让人啧啧称赞的地步。这样的人写出的书,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