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素菜怎么抄好吃?
“荤”的意思在古代是指肉,现代意思是指含有蛋白质的食品。由此衍生的形容词有“荤腥”“荤菜”“荤饵”等。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荤,辛香之蔬菜也。从草,昏声。”段玉裁注:“今人言某菜荤,即某菜有辛辣之义也……”也就是说在古汉语里“荤”的意思是表示具有辛辣味的菜肴。由于辣椒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朝末年(16世纪末),因此至少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荤”的意思是没有包括辣椒的。
那么为什么现在“荤”代表的是具有动物蛋白的菜肴了呢?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佛教戒律与民间习俗的问题。 佛教教徒按照规定是要禁食“荤”的。根据《楞严经·十二部经·卷八》记载,因为菩萨为了度化众生,有时需要现化畜生身,所以不允许吃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疑杀)的情况下食用五荤——葱、韭、蒜、兴渠(慈姑)、茖葱。然而这些蔬菜在古代都是平民百姓家常见的食材。如唐代杜甫的《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有“五色云车赐九仙,大罗天上集神仙”的句子,这里的“五色云车”就是指的葱;宋代杨万里《插秧》诗中“田翁鼓笛醉悠悠,绿嫩菠菜红菜薹”中的“菠菜”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菠薐菜”,就是现在的菠菜。
但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佛教弟子普遍吃素,而民间又流行吃“全素”,于是佛门所谓的“荤”渐渐成了大众眼中的“荤”,并被引入了医学典籍中。张寿镛所著的《随息居饮食谱》中就写道:“荤,辛臊之菜……惟西人食鱼甚鲜,猪羊肉亦佳,惟牛肝可致疾,忌之。”并特别提到了西医认为的“牛黄”有害人体,因此也属于“荤”的范围。
题主所说“炒素菜怎么做才好吃?”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怎样做没有‘荤’的味道好?” 其实,只要做菜时不放辣椒、花椒、大蒜、小葱(韭菜)等作料,就可以做到菜肴无“荤”。同时,还可以采用油炸、油炸后浇汤、过油、熘、煎等方法使菜肴更加好吃。当然,不嫌麻烦的话,可以将上述食材用开水焯一下再炒,效果更好。 总之,要做出没有“荤”的好吃的素菜,关键就在于如何去除菜肴里的辛辣味以及油脂含量(油脂能掩盖部分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