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与葛粉的作用有区别吗?
葛根、葛根粉都是常用的食疗原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医临床上的作用也各有侧重。
从来源上来说,葛粉是葛根经过脱脂、脱蛋白等工序提纯后得到的可溶于水的物质,主要成分为葛根原生态提取的葛根异黄酮等葛根生物活性成分。因此,葛粉比葛根的营养物质含量更丰富、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比葛根具有更好的食疗保健作用。因此,用葛粉代替葛根做药膳进行食疗保健,不仅营养丰富,且疗效更可靠。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葛根味甘、性凉,既可以药用也可以食用,具有解表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通经活络等功效。古书记载,葛根具有“甘辛浮发,发表足阳明之仙药也”、“乃胃(足阳明)之药、脾(足太阴)之药,亦足解肌散邪”、“止消渴”、“治下痢”“治足膝刺痛”,“取其升阳通脉,舒筋活络之力也,治瘫痪麻木”等作用,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外感风热、发热头疼、烦渴。葛根功能解肌发表,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发热、烦渴等。
二是热泻热痢、脾虚泄泻。葛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既可用治火热迫津外泻之热泻,又治脾胃虚寒、中气下陷之久泻。所以,古人把葛根称为脾、胃经的药品,《本经逢原》说:“小儿噤口痢,大人赤白泻痢,以其甘能解毒,辛能散邪也”。
三是痈疽、痘疹初期。葛根用于痈疽红肿热痛,或麻疹透发不畅、疹出不鲜,内服外敷均可。古书记载,“疽疮,捣葛根敷之”(神农本草经),“葛根、甘草、白芷为末,蜜和调涂,小儿痘疮烦热(圣济总录)”。
四是足膝刺痛、小儿麻痹、口歪眼斜、半身不遂、肌肉筋脉失于营养所致的拘挛萎缩、胸痹心痛、酒疸等。葛根生津、通经活络、解酒毒,既能入脾胃、又入心经。《本草经疏》云:葛根“味甘性平,生用则性偏于凉,能解肌清热,清脾胃积热而生津液”,“治酒疸为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