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鸡好吃还是蒸鸡好吃?
作为一个在鸡肉上花了十几万(主要花在研究上面,吃倒是其次)的吃货,我竟然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炸”还是“蒸”这个问题…… 一直觉得这两种做法只是菜系上的划分,本质区别不大!直到最近研究鸡架(做了那么多鸡胸和鸡腿,也该来两个鸡架解解馋了),才猛然发现,炸和蒸确实是两种不同风味,甚至是不同品类鸡肉的做法!
原来,我们平时所说的“油炸食品”中的“油”并不是单纯指“植物油或动物油”,而是特指“高温油脂”!而温度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了油脂氧化酶的性质——当油温低于160度时,油脂氧化酶是“抑制态”;而当油温高于160度时,油脂氧化的酶性质会从“抑制态”转化为“激活态”。
除了高温导致的油脂氧化酶性质变化之外,不同的油脂还会带来风味上的差异[1]。 从下图可以看出,在煎炸过程中,肉类表面部分氨基酸会迅速消失,同时产生丙烯酰胺物质(这种物质有较强致敏性)。
高温还会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副反应发生,从而形成有害物质。 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的建议是:少吃油炸食物。 如果一定要吃的话,也要尽量少放油,并控制油温不要过高。
不过,虽然炸制食品弊病较多,但这并不能说明蒸就代表健康。比如白水蛋、白灼青菜其实也都属于蒸制食品。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两个概念——“熟制”与“杀青”。
熟制的含义是按照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把食物做熟。而杀青则是通过高温杀灭绿色蔬菜中可能存在的病菌,确保食品安全(其实煮熟也能达到这个目的,但杀青效果更好些)。
无论是蒸、煮、炖还是煲,本质上都是将食物浸泡在沸腾的水里,再通过水传递热量,最终实现对食物的“熟制”。而高温水的温度一般都在100度以上,所以这些做法都属于“温拌”,也就是营养素热破坏程度相对较小。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很多人喜欢在蒸煮饭后加入开水烫菜,这种做法不仅会让营养素损失惨重,而且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致癌),万万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