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菜包的包子好吃?
说起这包子,那可真是历史悠久。 《礼记·内则》中就有“朝于庙,馈食”的记载,说明周代已有包子,不过当时叫“饼”,与现在的包子形状差别很大。 汉贾谊的《新书·数灵》中有“臣窃惟事之成败,理之利害”的句子,这里的“事之成败”是指做包子的事,可见汉朝已经有了今天的包子。 唐朝诗人杜甫有“蒸饭不胜餐,刺船不如钓”的诗句,说明当时的包子已用蒸煮的方法制作(比宋朝的“馒头”要早)。
北宋时,出现了一种名叫“角儿”的食品,《东京梦华录》里有载:“葱韭椒酱,各样点心,共卖三十九样……又有腰子饼、麻糖、果馅儿、煎饼和卷煎等类,每桩卖十三五百文钱。”这里的“卷煎”大概就类似今天的包子。 元明以后,包子名称越来越多,有的叫做“暖锅”,《元史·太宗记》中说“冬至,予子孙以糕果、暖锅犒之”;有的叫做“包子”或“包儿”(《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只见一个道者,背后插一把宝剑,端的是神清气俊,貌若天人。”);还有的叫做“奶包子”(杨洋《玄隐堂真迹·饮食部》:“奶包子,面皮酥松,皮里掺拌各种干果。”) 我喜欢吃包子,所以经常做给媳妇儿吃。要说哪里的包子最好吃,我觉得是媳妇儿做的包子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