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卜老了好吃吗?
我是广东人,小时候看TVB剧里经常看到“扁食”这个名词,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后来才渐渐了解到这是福建的另一种叫法(或者简称),普通话叫韭菜盒子;而北方则叫馄饨、冻馄饨或者云吞。 我第一次吃到扁食是到厦门旅游的时候,在中山路一家不知名小店里,点了一个海鲜锅贴(锅贴在厦门指的就是扁食),味道相当不错。
后来我回到深圳,在一个叫做“香港雪梅姑佬”的餐厅里吃到一碗排骨烧麦馅的扁食,觉得特别新鲜,当时就觉得自己肯定能找到更新鲜的食材! 然后我到了北京,发现在全聚德也能吃到扁食…… 虽然馅儿的口味不一样,但都是皮薄馅大非常好吃。
后来在百度上看到了一个关于扁食的小典故,原来唐朝的翰林学士包拯在合肥上任时很喜欢吃一种用面粉做的食物,但当时朝廷的规矩是不准地方官吃猪肉的,包拯便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肉馅儿换成蔬菜,做成饺子样子的面食。果然瞒过了检查的官吏,逍遥自在地吃到了美食。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各地都爱吃水饺,但却没听说过“蒸饺”或是“煎饺”。
其实在我小的时候,我妈妈也经常自己做扁食给我吃,方法简单,就是用温水和面团做皮,然后把准备好的菜肉馅儿包进去,下锅煮熟就可以啦。只不过我后来长大了,学会自己在外面的市场上买成品的面皮,回家包饺子或者蒸饺。记得母亲看了我买的面皮,有点心疼地说,这么贵的面皮,你可多吃几顿呀。 在福建泉州,我还吃到一种类似扁食的油炸食品,当地人叫“炸枣”。用糯米粉加水和成团,然后把切好的薯粉条裹进来,捏紧收口,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沥干油份,就成了炸枣了。
说起来,我在福建吃的很多小吃都很类似,如芋圆、麻糍、花生糖、豆腐花等等,口感甜而不腻,非常受欢迎。难怪有人说,来到福建就不想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