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鲨怎么做好吃?
“小白鲨”其实是一种野生海鱼,学名海鲶(Neolamprologus pulcher),因为身体形似鲨鱼的尖嘴,全身又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鳞片,所以俗称 “小白鲨”、“泰国虎头鲨”或“非洲胡子鲶”等; 属于热带淡水鱼类,原产于非洲东部及中南部的马拉维湖和坦干伊克湖。在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亚岛也有分布。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自泰国引入养殖,由于繁殖能力较强,现已广泛分布于各地淡水池塘中。
1. 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小白鲨的肉厚刺少,蛋白质含量达到16%-25%,脂肪含量较少,钙、磷、铁含量也比其他淡水鱼略高,是优质水产品。除了鲜食之外,还可腌腊制作咸鱼干或者罐头收藏,此外其肝脏含油量丰富,可以加工混合油、食用油脂等等。
2. 抗病力强,适应性强,易养殖 小白鲨是底层鱼类,喜欢生活在水草茂盛、淤泥较多、饵料丰富的水域环境,对水质要求比较高。但是该物种的抗应激能力比较强,无论是移植还是突发环境变化,都不会轻易死亡,并且有嗜盐的特性,在中国北方以及内陆地区大多盐度高的鱼塘里面都可以很好的生长。
3. 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 一般雌性小白鲨的体长在35cm以下,雄性则在45cm以内,最大个体可达到1m以上。该物种属于一种中型淡水鱼类,如果投喂得当,生长非常快,二龄时可达性成熟,体重可以达到3kg左右,而且雌雄异型,容易分辨。如果在自然条件下,每年可以收获2-3批,每批间隔时间为30d,捕捞后当年可长到400g以上,第二年可长到1公斤以上,第三年就可以达到2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