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苹果好吃么?
“老味烧烤”,这个标题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有一种时光倒流、时空穿越的错觉——我怎么会想到要用这样的词汇来介绍烤苹果? 但是当我点击发布的时候,我才发觉自己其实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我想不起别的词语了。我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才能恰到好处地描述出这种味觉体验。
我是正宗的北方人,小时候在东北长大,后来随父母移居到了西北。在东北,我们那边烧烤的种类丰富多样,各种肉类、蔬菜都可以放到炭火上烘烤。但是我最喜欢的却不是肉,而是烤苹果。 记得那是冬天,外面白雪皑皑,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热茶,吃着烤苹果。父亲边看电视上的足球比赛(那时我喜欢巴西队),边吃烤苹果,嘴里还不停地说着,什么口味多么好啊,等等。母亲在旁边笑着说我馋,于是我也凑过去吃烤苹果。
那时候我没有想过“不甜不要钱”之类的话,也没有考虑过打口碱或者泡在药水里的苹果是否卫生的问题;我只知道,这苹果很甜,很好吃! 我对烤苹果的记忆不止这一件。很多年后,我到云南去上大学。那里也是四季如春,我依然喜欢冬天。我记得最清楚的烤苹果的味道,还是小时候那种烤熟的脆甜,不是现在这种软糯糯的口感。
南方的烤水果跟我小的时候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我以为每个地方都有烤火的习俗。然而来到云南之后才发现,原来并不是这样。在这里,烤水果是烧烤店里才有的食物。而且南方的烧烤店与东北或者西北的烧烤店又完全不同。那些烤炉上挂着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食材,而是事先做好的腌制好的肉制品和蔬菜。我曾经很诧异地问老板:“怎么没有烤水果?”老板一脸惊奇地看我:“啥?水果也要烤吗?” 后来,我又多次回到江南。我发现,原来这里也有烤苹果,只不过是在节日或者特定的餐厅里才有。而且做的人并不多,买的人也不多。有时候,你甚至会碰到服务员拿着单子问你,需要烤苹果吗? 是的,烤水果在这里似乎变成了奢侈的食物。
为什么我的记忆里全是关于烤苹果呢?也许是因为它实在太普通太平凡了,像草根一样的存在。就像我所热爱的民谣一样,朴素而真实。 2016年国庆节,应好友之约回东北玩。晚上住在宾馆里面。在零下三十几度的室外,我竟然发现了一个卖烤地瓜的小摊。我兴奋极了,过去买了一个,一边啃一边往回走。这时候,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父母不让吃得烂牙的情况,于是,我将信将疑地问道:“大爷,这地瓜能不能烤熟啊?不会吃了把我牙弄坏吧?”老头哈哈笑道:“你这孩子,真会想着。没事,你嚼吧,肯定能嚼得动。”果然,那烤得焦黄的地瓜吃起来香酥脆软,满口都是香甜。
离开的时候,我带了一些回去给室友吃。他嚼了一口赞叹道:“嘿,还真不错。”然后问我多少钱一个。我一愣,回答说:“不知道,没注意。”其实我早已忘了价钱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