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宝宝好吃吗?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我小时候能吃的蔬菜几乎都有,但唯独这个西葫芦不熟。 后来读了《本草纲目》才知道,原来古人并不吃西葫芦——“李时珍谓其有皂角味,性寒滑,食之滞气” 西葫芦的籽好像甜瓜的籽,非常硬,很难嚼,据说还有点苦味,所以以前应该是用来煮水喝的。 第一次知道可以直接吃西葫芦应该是我读高中的时候,家里买了个电锅,想做个麻婆豆腐都没有豆子,结果做了个烧西葫(就是烧熟了剥了皮直接拌着芝麻酱吃),味道还不错。 但那次做西葫是个例外,因为我妈一般是不让我自己随便尝试做菜的,除了我已经会做的比如煎炒烹炸以外,我连酱油醋都不让我碰。 所以这次做西葫应该是我主动要求做的,我印象里还真的没有自己独立做过菜。那天的感觉记忆犹新,电锅蒸西葫,开了以后满屋都是那种清香的味道,西葫的颜色也特别好,碧绿翠嫩,看起来就很有食欲。用筷子夹起来,软软的,薄薄的一层外皮里面包着鲜黄的瓜肉,口感非常顺滑鲜嫩,带点清香,细细咀嚼,可以感觉到一点甘甜。
自此以后的很多年,虽然我的饮食观念中已经不再排斥“异类食材”——比如葱姜蒜、辣椒香菜甚至韭菜;虽然我的美食书中也会记录一些另类菜品——比如糖醋鲤鱼、油炸蚂蚱和干煸蚕蛹等等。但我仍然没忘了当初看到西葫时所受到的震撼,因为在我有限的烹饪生涯中,只有它让我有了一种“原来还可以这样做菜”的感觉。 直到现在,如果逛超市看到新鲜西葫,我还会买一个回去蒸着吃,毕竟在我的食谱里,这似乎是唯一一种《本草纲目》未记录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