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子少什么好吃?
当然是蛋白啊! 作为云南人,对炒鸡蛋这回事颇有研究。 先摆结论:最棒的下饭利器,就是煎得金黄流油的虎皮鸡蛋。 至于为什么是虎皮呢,要说起根源来可就话长了……在以前物资匮乏的年代,吃蛋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儿,而人们又极爱吃,所以就有了各种变着花样的做法出来。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油炸”。把鸡蛋裹上面粉,下油锅炸,熟了之后脆脆的,特别好吃。不过这做法有个弊端——太占油了。于是有人就琢磨出了“少油”的做法——摊鸡蛋。具体做法是把打散的蛋液下锅摊成薄薄的一层,熟了之后卷成一个鸡蛋饼。虽然少了油脂的滋润,可口感却依然很滑嫩。
后来有人嫌这样做法太费事,就想出个省事的法子: 直接把打散的蛋液下锅炒。这样做出来的就叫炒鸡蛋。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炒法油温不能太高,太高了就会把鸡蛋炒老。另外还要控制火候,火太大了容易糊,小火慢慢烘炒才会蓬松、香软。最后出锅的时候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撒葱花、椒盐等调味。 以上几种都是常见的煮法,而最过瘾的就数虎皮鸡蛋了。制作原理和煎饼果子一样,不过是把面糊调成鸡蛋状,然后直接倒在滚烫的油锅里,瞬间变成金黄色的薄片,烫口也挡不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