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起什么作用?
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双酯型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去甲乌药碱、新乌尔辛碱和原儿茶醛等,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活性。 (-) 抑制胆碱能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 体外实验表明,去甲乌药碱能够显著抑制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的前放,从而阻断了乙酰胆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刺激,达到松弛横纹肌的作用;另外,还能选择性抑制乙酰胆碱从突触后膜的回收,减慢了神经冲动在胆碱能神经纤维上的传递速度[1]。
(+) 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α受体 原儿茶醛通过激动肾上腺素的 α受体(Adr α),导致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水平升高,从而激活蛋白激酶通路,最终引起血管紧张度增高和平滑肌收缩。还有研究认为[2],在原儿茶醛的作用过程中,可能还存在非选择性MAO(单胺氧化酶)的参与。
有学者发现[3]去甲乌药碱能够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能量产生以及降低心脏对Na+/K+-ATP酶的耗氧量,从而提高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效果。其可能的机制是该药物能够通过调节线粒体内膜Na+/K+-ATP酶的活性,从而改善线粒体功能,进而增加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起到保护心血管细胞的作用。
五.中毒与救治 对附子毒性的研究表明,川乌毒性较小,而附子的毒性则较大。其中以肾脏损伤最为明显。出现肾小管坏死、肾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腰痛、全身乏力、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失眠、多梦、嗜睡、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尚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或便秘。
现代治疗主要以解毒、维护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为主。目前尚未发现有特效解毒剂,所以对于附子中毒的处理尚缺乏特效疗法。一般采取下列方法治疗。
(一)消除病因 在明确引起中毒的药物来源之后,立即停用该药及其他有毒药物。
二)对症支持疗法 补充液体,促进毒素代谢物的排泄。
三)中医中药疗法 可口服生绿豆汤解附子毒性;亦可服用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防治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