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油茶都有什么功效?
桂林油茶主要用生姜、茶叶、芝麻、 Cros、芋头或玉米等掺和着打成,然后用滚烫的开水冲泡,再加上炒米,放上盐巴。其味辛辣,有驱寒去湿、提神醒脑之功效,可作未进早餐之前充饥解困之用。在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全身都会暖烘烘的。
由于喝油茶是桂林的民情风俗,因此在桂林县城的街道旁或乡间的农家小院,随处都可以设“油茶馆”。有需要喝油茶的人可以坐到那儿,给老板丢上两毛钱,他便会为你打上一碗热辣可口的油茶。一般的人至少要喝上三四碗。茶喝完了,还有松酥美味的油茶果下酒。
除了喝油茶以外,还有“吃斋”,也有三碗五碗的说法,只是“吃斋”不放油盐,而是用米花、果子掺和。
喝油茶在侗族地区也最为盛行。油茶一般用花生、米花、黄豆、玉米、青菜、葱白、萝卜,加上芝麻油、生姜、食盐等制成。用茶籽油把生姜、生花生米炒焦,再加入适量茶叶,用开水浸泡后过滤茶渣,再舀进茶锅里用微火煎煮。煮时依次加入炒好的米花、黄豆和食盐,待滚沸时舀入早已盛满炒米花、玉米的数只大碗里,再加入用开水烫过的青菜、葱白、萝卜、花生等。这样清香可口,味美异常的油茶就做成功了。
在贵州东南部、湘西和广西三省接壤的地区,喝油茶是当地苗族、侗族同胞喜爱的待客饮品。这种油茶,是用大茶壶把茶未和炒米,再加上葱、姜等用滚开的油反复煎煮几次而制成的。由于茶中掺进了油,所以特别浓香,有增进食欲的功能。这种茶在侗、苗族地区不单作饮料,还当做早、中、晚三次正餐中其中一次的饭菜或点心之用。他们习惯先盛茶待客,边吃茶边谈家常。吃过茶后,再上糯米饭和咸菜。因此,苗、侗族称吃油茶为“吃茶”或“吃油茶”,而不叫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