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嘴什么好吃?
喜欢零食的你,对“零嘴”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吧! 在我们的印象中,零嘴仿佛就是泛指一切的小零食,可其实零嘴是带有明确“身份”的,它只属于坚果炒货这一大类的零食中。 什么是坚果呢? 通常我们把榛子、核桃、腰果、杏仁等,这些有坚硬外壳,内部有细小的种子,且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统称为「坚果」。 而“炒”这个字,既解释了坚果的来源,也暗示了它们的吃法——经过高温油炸的坚果才是我们印象中的“零嘴”。 所以题主说的瓜子,花生,葵花籽,核桃之类的当然是零嘴呀~ 不过我说的零嘴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说到零嘴的样子,那还得从清朝末年说起。
那时西方各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的中国国门,同时也带进了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其中,咖啡和茶是最典型的代表,它们随着西方殖民者踏遍中国大地,传播着他们的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喜欢的零嘴。
只不过那时的零嘴可不叫零嘴,而是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洋烟土”或“胡烟土”,用来指代那些西方国家的香烟茶叶等商品。(《清稗类钞》) 到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的“土”气越来越足。
1843年,“洋烟土”被收进《英皇华夷考》一书中,作者以“毒害中国人无数”来谴责这种外来烟草。此后“洋烟土”又进入《海国图志·烟土》和《清史稿·食货》当中。 从“洋烟土”到“烟土”再到后来的“烟草”,小小的烟叶经历了华丽转身~ 同时,受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烟民也开始讲究起“吃烟”的礼仪和技巧,以及时下的新鲜食材。
于是,我们见到了这样一幕:在民国时期的电影中,身着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一边慢条斯理地品着咖啡,一边优雅地吞云吐雾。 他们吸着的香烟,不再是之前“洋烟土”那样的粗短支,而是细长的中华牌香烟或者红塔山香烟等,口味也从以往的纯香型,发展出了多种混合型的香烟。 当然,这时的香烟还是奢侈商品的象征,普通百姓们依旧很少抽烟,甚至对吸烟的人避之不及。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降低香烟价格,让香烟成为了大众消费的卷烟产品,才改变了人们对香烟的看法。 时间来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烟草行业开始了快速膨胀,各种廉价香烟如“经济牌”“丰收牌”充斥市场。
由于这些廉价烟的原材料较差,吸食后容易上火,因此人们把这一类烟叫做“刺喉烟”;而之前的混合型香烟依然保持着较好的烟气,因此这类烟被称为“上档次烟”。 后来,人们终于意识到,过量吸入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于是,人们开始主动远离烟草,甚至把以前的“上档次烟”也抛到了垃圾堆里。
直到2003年开始,国家推出控烟行动,鼓励人们戒烟,烟草行业才走向了下坡路。 至于那些被抛弃的“上档次烟”,则通过网购等方式重新找到了市场,并且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坚果炒货”。
没错,现在的坚果炒货其实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