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鱼煲汤好吃?

宾珍鑫宾珍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题目有点宽泛。什么叫“好”呢?每个人对“好”的评判标准都不一样,比如,有人觉得美味就是好,那么,鱼汤要怎么做才美味呢?我想大概要多加点调料和料汁吧;还有人认为“好”就是新鲜、清淡、原汁原味,那么,如何做到“鲜”、“清”、“原”呢?我想大概是少油、少盐或者不加油盐,尽可能保持食材本身的味道吧?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细化一下——什么鱼适合煲成味道浓厚的浓汤喝?或者说,用什么方法能把鱼煲成浓厚香醇的汤?

我在广东生活了十几年,很爱吃海鲜,因此也学了不少蒸、煮、炒、煎、煲的方法。我试了一下,用一种比较传统的做法做鱼肉汤,效果不错,推荐给大家。 这个汤底的做法比较复杂,而且我用的方法是先煎后炖,如果喜欢直接炖也可以,不过可能就要换一口汤锅了。(因为煎的过程会产生大量油,如果用普通汤锅的话,油会比较难清洗。) 首先处理鱼肉。买回的鲜鱼可以直接让摊主帮忙处理干净,拿回家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注意把鱼腹内的黑膜刮洗干净,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去除腥味。

鱼处理好以后,就可以开始煎制了。锅中放油,比平时做菜多一点点就好了,加热后放入鱼头(或者其他部位,鱼骨什么的也可以),小火煎至两面金黄。

煎好的鱼头放到一边,用剩下的油爆香葱姜蒜,然后加入热水,水量至少要没过全部材料。水烧开之后,加入食盐、白胡椒粉调味,然后再把鱼头放进去,盖锅盖,文火慢熬一个半小时左右。 这个时候,汤汁已经变成浓浓的乳白色了,并且香气扑鼻,把鱼头捞起来放在碗底,把汤舀起来喝。一碗美味的鱼汤就出来啦!

方奕霏方奕霏优质答主

一、鲤鱼

冬季吃鱼进补,首选应是鲤鱼。祖国医学认为,鲤鱼味甘性平,具有利水、通乳、清热、解毒之功效,男女老幼皆可食用。《名医别录》称其能“主通脾,利水,养肝,除烦,安胎,合煮食之”;《日华子本草》言其可“平肝气,安心,止惊痫,镇狂疾,通血脉”,因此冬季可用鲤鱼烹制各种汤菜食用。具体方法很多,在此仅举两种:一是红烧鲤鱼,二是鲤鱼粥(鲤鱼、葱、粳米共煮)。

二、黄鳝

祖国医学认为,黄鳝性味甘、温,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止消渴的功效。《本草纲目》称其能“醒酒,利九窍,通血脉,壮阳,益肝胆,滋阴消肿”。因此,冬季可用黄鳝制汤进补。具体方法有:一是将黄鳝与生姜、甘草加水炖烂,以汤代茶常饮;二是先将黄鳝置于清水中养5?7天,让其排净体内污物,取其肉与竹笋、红枣同煲汤(黄鳝、红枣、竹笋各50克,生姜3片,用中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三是取黄鳝1条,切段与米酒拌匀放置3?5天,入锅加清水煨汤,煮沸后加入胡椒、姜等调料食用。

三、鲫鱼

因鲫鱼有补虚利湿、健脾和胃、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等功效,所以男女老幼皆可用此鱼煲汤食疗。具体方法有蒸、氽汤、炖汤、红烧等,而且烹调也不需放味精、鸡精,其肉中所含氨基酸成份就能使汤的味道鲜美无比。《本草经》说,鲫鱼“主消黄肿、逐水、利大小肠、调胃气、利五脏”。《本草纲目》称鲫鱼能“通阴气,利肾脏,消水肿”。

四、泥鳅

取泥鳅200克,白术50克,生姜15克,将白术放入纱布袋中,生姜切片,与洗杀后的泥鳅加水适量同煮,煮30分钟后去白术袋,放少许食盐,再煮至汤汁减少一半为度,饮汤食泥鳅,每日1次。此汤具有补中益气之功效,适用于久病气虚羸瘦者。

五、甲鱼

甲鱼有“小乌龟”之称,其肉鲜美,营养丰富,具有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强骨壮筋之功效。凡患有肝肾不足、阴虚血亏、小儿营养不良、老年体弱者,均可酌情食用,具体方法:一是取甲鱼250克(肉),猪肉100克剁碎,加盐、葱、生姜适量,加水800毫升,煮汤,分1?2次温服;二是取甲鱼1只,乌龟1只,菟丝子15克,菟丝子用纱布包好,与甲鱼、乌龟炖汤,食龟肉、甲鱼肉,喝汤,每周1次。此汤具有滋肾补肝、健脾、开胃之功效,适用于老年人、病后体虚、妇女脏腑萎缩、皮肤粗糙、大便燥结者。

六、黄颡鱼(学名嘎牙子)

黄颡鱼营养丰富,且具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健胃、乌发等功效。《名医别录》记述,黄颡鱼能“主热中恶疮痈疽”、“杀腹内蛇及蛔”。《本经逢原》称黄颡鱼能“平肝和胃,清胆明目”。《本草求原》曰黄颡鱼“消腹内蛇及寸白蛔虫,煮食之”。因此,黄颡鱼极宜在冬季烹制汤菜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烹调方法很多,在此仅介绍两种:一是取黄颡鱼150克洗净,同粳米100克、葱白1根、生姜3片煮粥,粥熟后加入食盐少许即可(每日早餐、晚餐温热食用);二是取黄颡鱼500克,洗净切块,用油煎至金黄色,加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