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饼档做不出酥皮,这是它的根本缺陷。桃酥是油酥面团的一种,它的酥香主要是通过油酥与水面揉制而成。用烫面做桃酥时,必须用沸油将适量的面粉调成油酥,将烫好的面团与制作好的油酥揉和而成。如果用烙铁锅做桃酥,温度较低,难以将油酥烫面的表层酥化,则也不能形成酥皮。所以要做出正宗的桃酥,一定要用炉火烤箱才行。
阿胶具有强筋壮骨、美容养颜、养血止血等功效,而小米同样也含有丰富的营养,两者一起煮粥功效更佳,在养生界有句话叫“女人常食阿胶粥,终生少疾病”,由此可见其功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阿胶小米粥的做法。首先介绍一下所需食材:阿胶10克,红枣10克,枸杞10克,冰糖5克,小米50克,红豆50克。
蜂蜜,味甘、性平、归肺脾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润肺止咳、解毒之功。用人参配蜂蜜,能增强蜂蜜的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作用。凡由于中气虚弱,或中气下陷,或脾气亏虚,胃不和降所致的体虚便溺清长、脏器下垂及胃脘胀满、疼痛、消化不良者,皆可取用。鲜人参1000克,洗净、切片,入砂锅内加水煎至500毫升。
红枣红小豆汤,是将红枣和红豆一起煮烂的汤,是很多女性的美容养生佳品,有补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除烦、镇静安神的作用,在夏季还可以防暑降温哦。经常服用可以补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除烦,以及镇静安神的作用,是很好的食疗方剂。
材料 猪肉,秋葵,剁椒,生抽,老抽,鸡精,白糖,豆瓣酱,大蒜 做法 1.准备食材。2.秋葵切去根部,切成小段。(我买的秋葵比较嫩,用手一掐就断。老一点的秋葵可以切成薄片。)3.锅中倒入适量清水烧开,加少许盐,将秋葵放入水中焯一下捞出待用。4.将猪肉清洗干净沥干水份,切成薄片。大蒜去皮切成蒜末。
当然可以。两者并无禁忌,也不会形成不好的物质。一、葡萄不能和胡萝卜一起吃葡萄含过多的胡萝卜素,容易在皮肤内积聚过多,而且葡萄和胡萝卜都是容易胀气的食物,一起食用会影响健康。二、土豆不能和胡萝卜同吃胡萝卜含有一种叫芭蕉碱的物质,与土豆火烧饼形成两种有害物质。
虽然我们平时见到薄荷的机会没有这么多,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很多的地方见到它的,而且有些人会选择吃薄荷,有些人会选择用薄荷,到底这种薄荷有哪些功效,有哪些作用是有利于我们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薄荷的作用:清清凉凉的薄荷能消除夏日的火烧袭击,使人神清气爽。薄荷又叫“银丹草”,全株青气芬芳。
酸菜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食物,属于腌渍蔬果类。制作方法:1、要选择新鲜的菠菜。最好选择新鲜的菠菜,虽然价格远远高于腌制好的酸菜,但营养价值仍旧是腌制酸菜没法相比的。最好不要选茎粗的菠菜,这样的菠菜会比较细,吃起来口感更好;也不要选太嫩的菠菜,不然腌出来的酸菜会被菠菜弄得一塌糊涂,没法吃。2、晒菠菜。
超级好吃的,我跟我妈都非常喜欢! 首先把牛里脊切成薄片,用盐、生抽、老抽、淀粉腌制半小时以上(时间越长越入味) 然后切好姜末和葱末备用 因为腌好了所以不用放太多的酱料进去,少放点豆瓣酱也可以,因为豆瓣酱本身就挺咸的 用热油爆香葱姜末,一定要小火哦~ 然后把刚刚切好的洋葱放进去快炒,
作为一个忠实的面食爱好者,对这方面有点心得。 首先,你要有一块好的面粉(这个好是相对而言的),我比较喜欢用高筋面粉来做面包、馒头、包子之类的,一般买面粉的话都会看一下成分表,蛋白质含量越高说明面粉越不错;然后你要有一个好的发酵环境,发酵粉的用量和发面的时间跟温度也有很大关系,夏天就最好了,气温高,
1. 将葱切段,姜切片备用;2. 在锅内放入足量的冷水,将洗净的棒子骨放入锅中,大火煮开;3. 再捞出锅中的棒子骨,用水冲去表面的浮沫,沥干待用;4. 将炒锅烧热,放入适量的色拉油,先将冰糖放入炒化,再倒入葱段、姜片继续翻炒;5. 然后将焯过水的棒子骨放入锅中,
1、 买回来的芥菜浸泡20分钟左右洗净,去掉芥菜梆。(浸泡的时候可以揉搓掉一些芥辣味)2、 在锅中烧开水,将芥菜放入焯一下,去除涩味和辛辣味(大约3-5分钟),用清水冲洗一下,沥干水备用 。
2014年做的炸鸡炸鸡翅,当时家里有人特别爱吃炸鸡腿和炸鸡翅,但是又不常去做(主要是懒得弄),于是我就研究了一下,做了这道快手小甜品~ 用料很简单,就是鸡肉、鸡蛋还有面粉,调料只有三种——盐、胡椒粉、酱油 把鸡肉切成块儿状,放在碗里,加入所有的调料拌匀,
我吃过最好吃的香蕉派是在成都吃的,一家很不起眼的店,老板是个其貌不扬的胖大叔。 那时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玩,下午逛到锦里的时候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就想到有家店据说不错,是专门做香蕉派和其他一些西点的,当时就觉得吃一个应该管饱了,于是就进来了。
2个鸡蛋、300克面粉、5克盐,混合均匀 加入温水(温度不要太高),边倒水边搅拌,搅拌至絮状后,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盖子或者保鲜膜醒面1个小时左右。 案板上撒上面粉防止粘连,将面团擀成长方形大片,刷上油,在表面撒上一层细辣椒粉。将面团卷起来,切成小段,两个手指并拢按住一段,向外撕开,做成螺旋状。